地理是文科中偏向理科性质的一门学科,好多学生一上地理课就犯愁,感觉地理好难啊,特别是关于地球那部分,其实只须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技巧,学好地理还是比较容易的,那样,地理成绩差要如何提升呢?下面掌门学堂记者就为大伙带来了高中必学一地理要点的内容,一块儿看看吧。
高中必学一地理要点
地球的宇宙环境
天体系统: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。结构层次可见宇宙:也称为“已知宇宙”,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,半径约为140亿光年。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:外部条件:稳定的太阳光照,大、小行星各行其道,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。
内部条件:日地距离适中——适合的温度。
地球体积水平适中且原始大方经长期演化—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方。
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。
太阳对地球的影响
太阳辐射: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。
能量来源: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;
特征: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,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;
意义:保持地表温度,地球上大方运动、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,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。
太阳常数: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方层上界的能量指标,大小为8.24焦/cm2.分。
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
太阳的外部结构:指太阳的大方结构,从里到外分为光球、色球和日冕三层
对地球的影响:
地球的运动
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
昼夜更替:周期为一个太阳日。晨线和昏线的判读。
地方时: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。东早西迟。
地转偏向: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,北半球右偏,南半球左偏,赤道上不偏。
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:
黄赤交角: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。现在约为23.5º。假如黄赤交角变大,热带、寒带扩大,温带缩小。假如黄赤交角变小,温带扩大,热带、寒带缩小。
因为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维持不变,致使太阳直射点在南、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
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
昼夜长短的变化:
某时刻全球的状况:直射点所在半球,昼长于夜,纬度越高,昼越长,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,另一半球,昼短于夜,纬度越高,昼越短,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。
某地全年的状况:夏至日昼最长,冬至日昼最短。
春分日和秋分日:全球昼夜平分;
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。纬度越高,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。
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:
日出、日落时时太阳高度=0度,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。
某时刻全球的状况: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,离直射点越远,正午太阳高度越小。
某地全年的状况:北回归线以北区域,6月22日出现最大值,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;南回归线以南区域,6月22日出现最小值,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;回归线之间区域,最大值出目前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,最小值出目前冬至日。
季节的形成和划分:天文四季、气候四季
五带的形成和划分: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。
回归线=黄赤交角度数,极圈=90度|黄赤交角度数
以上是掌门学堂记者为大伙收拾的有关高中必学一地理要点的资料,期望能给大伙带来帮助。学好物理最基本的就是要认真听讲,做好笔记,这是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一步,还要多看地图,并且多画地图,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讲更要天天多看地图,只有将要点学会好了才能有效的提升地理成绩。
离子共存问题判断:①是不是产生沉淀;
②是不是生成弱电解质
③是不是生成气体
④是不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
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肯定随着着能量变化。
放热反应: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
容易见到的放热反应:燃烧,酸碱中和,活泼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
吸热反应: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
容易见到的吸热反应:Ba2·8H2O和NH4Cl的反应,灼热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C、CO、H2还原CuO
各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公式和推论
微粒数目和物质的量:n==N / NA,N==nNA NA——阿伏加德罗常数。
规定0.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目为一摩尔,约为6.02×1023个,该数目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
物质的量和水平:n==m / M,m==nM
对于气体,有如下要紧公式
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:n==V / Vm,V==nVm 标准情况下:Vm=22.4L/mol
阿伏加德罗定律:同温同压下V / V == n / n == N / N
气体密度公式:ρ==M / Vm,ρ1/ρ2==M1 / M2
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关系
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 C==n / V,n==CV b、物质的量浓度与水平分数 C== / M
以上是掌门学堂记者为大伙推荐的高中化掌握考要点的总结,期望能给学会不好方法的学生带来帮助。学习是一件需要天分更需要辛勤劳动的东西,由于只有学习才能让大家终身受益,并且学习是生活中的转折重点,所以不论学什么都要持之以恒。